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青岛啤酒股份(00168.HK):12月9日南向资金减持2.2万股
本站消息,12月9日南向资金减持2.2万股青岛啤酒股份(00168.HK)。近5个交易日中,获南向资金增持的有4天,累计净增持446.4万股。近20个交易日中,...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28预测加拿大28神网神测网 > 新闻动态 > 汉字形义溯源(288):有始有终——谈“终”与“冬”
汉字形义溯源(288):有始有终——谈“终”与“冬”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18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图片

本文约3200字,阅读约需要6分钟

(本号逢双日更新,敬请关注)

汉字形义溯源

(288)

有始有终——谈“终”与“冬”

朱英贵

 

 

常言道“有始有终”,客观事物有终必有始,有始必有终。从某种意义上看,既有具体事物的始终,比如百米竞赛的起点与终点;也有抽象事物的始终,比如月初与月末,年初与年末。从某种角度来看,起点或终点也是一种相对的位置,本文就来关注一下这个含有相对位置意义的“终”字。

然而,“终”字是个后起字,它的初文应该是“冬”。通常意义上的“冬”字表示的就是冬季的含义,那么怎么为冬季这个意思造字呢?前人就采取以具体寓抽象的手段,先为始终的“终”造字,然后再引入抽象的时间概念,于是表示“终”的意思的“冬”字便有了冬季的意思了。本文就来谈谈“冬”与“终”这两个字的字形与字义。

 

一、“冬”字与“终”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

先来看“冬”字的古文字形体及其历史演变(参见下图):

 

图片

“冬”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

从上图可以看出,甲骨文的“冬”字并不是为冬季的意思创造的,而是为终结的意思而构造的。有终结必有开始,始与终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。从空间的角度来联想造字,先民找到了以一段绳索为对象的形象办法。一根绳子总有一定长度,它无论有多长都不会无限长,所以必然是一段绳索。一段绳索必然有两个端点,如果一端为始的话,那么另一端即为终,这样绳索的两端都有可能被看作是终。绳子的两端打上结才不会散开,于是甲骨文就描画了一根两端打了结的绳子,有的是实心的结,有的是空心的结,为了表现它是一段绳索,则将其画成向下曲折的形态。因此可以说“冬”字的初文字形是一个独体象形字,它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就是端点或终点。

一段具体的事物(比如绳索)可以有始有终,那么抽象的时间如果截取其一段的话也会有始有终。于是,“冬”字在金文阶段便开始产生了表示时间终点意思的引申义。人类感知的时间现象,依据具体的外物标志可以有三种循环往复的时间变换:如果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为标志,人们就有了“一天”的时间概念;如果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标志,人们就有了“一月”的时间概念;如果以气温的寒来暑往为标志。人们就有了“一年”的时间概念。由于冬季是一年四季的终结,于是人们便借用表示终结意思的“冬”字来表示时间概念的冬季。

于是“冬”字的金文形体便有了两种形态:一种是对甲骨文字形的直接继承(如上图颂鼎),继续表示终端的意思;另一种则是在“冬”字初文基础上添加了表意符号“日”,表示与太阳的冷暖有关,还添加了表意符号“—”,表示冷暖变化的终点,于是一个表示冬季意义的新的会意字就诞生了(如上图陈璋方壶)。

上图的说文古文字形(大篆)是对后一个金文形体的继承,而说文小篆的形体则省去了“日”这个表意符号(也许是因为觉得它表意不够准确的原因),然后在下部添加了一个表示寒冷的符号“仌”(冰),这样表意就比较圆满了,冬季就是在一年四季最寒冷的时候结束的那个季节。你看古人造字的构思该是多么智慧与精巧。

“冬”字的小篆字形在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,即演变为现代汉字的“冬”了。许慎的《说文》是依据小篆字形来解说的,恰好切合冬季的含义。

《说文解字》卷十一仌部:“冬,四時盡也。从仌从夂。夂,古文終字。”

许慎解释的意思是:“冬”,就是春夏秋冬四时(四季)运行到了尽头。它是一个由“仌”和“夂”构成的会意字。“夂”,是古文形体的“终”字。

可以说许慎对“冬”字的解形(从仌从夂。夂,古文終字)和解义(四时尽也)都是正确的,清代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补充道:“冬之爲言終也。考工記曰:水有時而凝,有時而釋,故冬从仌。”

但是我们要意识道,《说文》及其段注解说的都是“冬”字的引申义,并非它的初文本义,“冬”字的初文本义应为完结、终了之义。

汉字的初文如果有后起字的话,那么初文跟后起字之间的字形与字义关系往往是这样的:初文字形被最常用的引申义占据,然后再为它的初文本义重新创造后起字,也就是说,后起字才表示初文本义,而初文形体则表示它的引申义。“冬”与“终”的形义关系也不例外:自从有了后起字“终”之后,初文“冬”一直成为引申义冬季的替身,而它的完结、终了的造字本义却由后起字“终”所执掌。下面再来看看这个“终”字(参见下图):

 

图片

“終”(终)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

从上图可以看出,“终”字的甲骨文、金文字形跟“冬”字本是同一个字,是小篆字形才添加了形旁“糸”(纟),才成为后起的“从糸冬声”的形声字的。

  

图片

二、“冬”字与“终”字的字义演变源流

1、“冬”字的字义演变源流

“冬”字的字义很简单,最基本常用义为冬季,另有终结与自始自终两项意义,已经转嫁给“终”字了,文献中偶有使用则被视为是通假用法,其实那才是它的造字本义。现分别例示如下:

其一,指称一年四季的最后一季,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。例如:“日月之行,则有冬有夏。”(《书·洪范》)再如:“邯郸有故宫基存焉,中有赵王之果园,梅李至冬而花,春得而食。”(南朝·梁·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)又如:“茂树冬不凋,寒花晚犹拆。”(宋·陆游《初入西州境述怀》诗)

其二,表示终了,完结。例如:“冬而复始,日月是□。”(银雀山·汉墓竹简《孙子兵法·势》)通行本“冬”作“终”。

其三,指自始至终整段时间。例如:“飘风不冬朝,暴雨不冬日。”(马王堆·汉墓帛书甲本《老子·道经》)通行本“冬”作“终”。

 

 

2、“终”字的字义演变源流

“终”字的字义也不复杂,最基本常用义为终结。表示事物的结局。与“始”相对。例如: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”(《诗·大雅·荡》)再如:“原始要终,体必鳞次。”(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章句》)又如:“始乱之,终弃之,固其宜矣。”(唐·元稹《莺莺传》)

“终”字在终结义的基础上另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引申义。现分别例示如下:

其一,表示人去世。例如:“文王九十七乃终。”(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)再如:“送其终也。”(《文选·杨恽〈报孙会宗书〉》)李善注:“终谓终没也。”又如:“后来此人整整活到九十一岁,无疾而终。”(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)

其二,古以十二年为一终。例如:“十二年矣,是谓一终,一星終也。”(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)杜预注:“岁星十二岁而一周天。”《左转》例中取“一终”之义,而下文“一星終也”之“终”当为终结义。再如:“各以一终之日与一岁之日通分相约。”(《宋书·律历志中》)又如:“一终天地改,我如新少年。”(郭沫若《访日杂咏·别须和田》)

其三,表示到底,终究。例如:“欲以此求赏誉,终不可得。”(《墨子·天志中》)再如:“所期终莫至,日暮与谁回。”(唐·韩愈《独钓》诗之四)又如:“低回得坎坷,勋业终不遂。”(宋·王安石《陆忠州》诗)

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:

一是表示竟,尽。例如: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”(《荀子·劝学》)再如:“呜呼!言有穷而情不可终。”(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)又如:“我和我的乡亲们促膝谈心,畅谈终宵。”(峻青《故乡杂记》)

二是表示既,又。例如:“终窭且贫,莫知我艰。”(《诗·邶风·北门》)再如:“终其永怀,又窘阴雨。”(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)

三是表示纵使,虽然。例如:“管乐有才终不忝,关张无命欲何如!”(唐·李商隐《筹笔驿》诗)再如:“永日终无一樽酒,可能留得故人车。”(宋·王安石《绝句呈陈和叔》)

 

 

其四,用为古代田地面积单位。例如:“地方一里为井;井十为通,通十为成,成方十里;成十为终。”(《汉书·刑法志》)

其五,古乐章以奏诗或乐一篇成为一终。例如:“工入,升歌三终。”(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)孔颖达疏:“谓升堂歌《鹿鸣》、《四牡》、《皇皇者华》,每一篇而一终也。”再如:“凡鼓小曲,五终则止;大曲,三终则止。”(汉·蔡邕《女训》)

 

根据上面对“冬”字与“终”字字义演变的梳理,现将“冬”字与“终”字的字义发展脉络简示如下(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):

  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相关链接:

汉字形义溯源(287):围魏救赵——谈“韦”(韋)、“围”(圍)、“卫”(衛)(上)

汉字形义溯源(287):围魏救赵——谈“韦”(韋)、“围”(圍)、“卫”(衛)(下) 

 

可长按上图右侧二维码添加关注

 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